很多人認為,蜂蜜富含糖類、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有機酸、酶等營養成分,具有美容養顏、通便潤腸強身健體的多種功效,常食對身體有益。但是,食用蜂蜜也要注意以下5個常見問題。
蜂蜜不要過量食用
從營養的角度看,蜂蜜的熱量可不低,過量食用會讓身體攝入過多的糖和熱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游離糖攝入不應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內。因此,每天吃蜂蜜1~2勺就行。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肝病患者、痛風患者、腹瀉患者,最好不要過多食用蜂蜜,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蜂蜜不能解酒
人們很早就發現,蜂蜜裡含有的果糖能夠加快酒精的代謝。不過,實際情況可沒這麼簡單,酒精在人體中首先會被代謝產生乙醛,乙醛進一步代謝產生乙酸,乙酸少量隨尿液排除,大部分分解代謝產生水和二氧化碳,即使果糖真的降低了血液中酒精的濃度,也僅僅是緩解了乙醇對中樞系統的急性傷害,對危害更大的乙醛則完全無能為力。有研究表明,果糖對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症狀並沒有明顯的改善作用。而且,大量食用蜂蜜會導致血液中尿酸和乳酸的含量急劇上升。這些異常代謝會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
蜂蜜沒必要放冰箱
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達80%以上,水分活度很低,微生物生長會受到抑制,在常溫下就可以存放很久。如果放進冰箱,瓶底會出現些白色結晶,這是低溫下葡萄糖析出,與蜂蜜摻假、變質沒有關係,完全可以正常食用。
水溫對營養的影響不大
有的人認為,蜂蜜一定要用溫水沖,冷水和熱水會破壞營養。但事實上,沖泡時的水溫對蜂蜜的營養沒有任何影響。蜂蜜的維生素C含量甚微,沒有多少是怕被破壞的,水溫影響的只是口感。
通便功效有特定條件
很多人習慣早上空腹喝一杯蜂蜜水,認為這樣可以治療便秘。事實上,蜂蜜治便秘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嚴重的果糖不耐受,這是由基因決定的;二是需要喝大量的蜂蜜。其實,蜂蜜並沒有通便的作用,有些人之所以喝蜂蜜後“通便”了,是因為他們存在果糖吸收不良的情況。蜂蜜中的大部分糖分為葡萄糖和果糖,食用蜂蜜後,果糖可以在腸道存留更長的時間,更多的水分會進入腸腔,大便的體積增加,從而起到一定的通便作用。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蜂蜜並不能起到通便的效果,還不如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