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了,安安,今天外面天氣很好,快起床了哦,要不然上課就要遲到了!”
安安媽一做好早飯就開始叫安安起床,十分鐘過去了,安安還沒有起床。
“安安,起床了,快一點,要不然就要遲到了!”
又過了五六分鐘,安安還沒有起來,眼看上學就要遲到了,安安媽衝進安安房間掀開安安的被子:“要遲到了,還不起床,都叫你好幾次了,眼看上課要遲到了,快起來。”被掀開被子的安安開始哭鬧,甚至哭的越來越大聲,最後在安安媽的安慰下才起床洗漱,但是到學校的時候還是遲到了。
“起床了,安安,今天外面天氣很好,快起床了哦,要不然上課就要遲到了!”
安安媽一做好早飯就開始叫安安起床,十分鐘過去了,安安還沒有起床。
“安安,起床了,快一點,要不然就要遲到了!”
又過了五六分鐘,安安還沒有起來,眼看上學就要遲到了,安安媽衝進安安房間掀開安安的被子:“要遲到了,還不起床,都叫你好幾次了,眼看上課要遲到了,快起來。”被掀開被子的安安開始哭鬧,甚至哭的越來越大聲,最後在安安媽的安慰下才起床洗漱,但是到學校的時候還是遲到了。
孩子的賴床現象應該是每一個家庭都會存在的一種情況吧。
在生活中,許多孩子都有賴床的現象,早上總是賴著不肯起床,叫多少次都沒有用,每天叫孩子起床都要用很長時間,孩子賴床是父母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當面對孩子賴床時,父母總是會很著急,總是會擔心孩子上課遲到,來不及吃早飯……所以有時候的叫娃起床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區。
一、 常見的叫娃起床方式誤區
孩子總是不肯起床,明明早上很早就已經開始叫孩子起床,有的時候甚至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沒動靜,父母會由於著急
1.拉被子方式叫娃起床
生活中,面對孩子的賴床現象,很多父母都會採用拉被子的方式來叫孩子起床,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讓孩子沒有睡意的效果,但是這種方式如果長時間使用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定的抵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親子關係的保持;而且父母需要知道賴床現象是人在潛意識下對夢境和心理安全環境的一種留戀,是人的一種共性。如果父母在冬天總是長時間用這種方式叫孩子起床會讓孩子的皮膚突然受涼,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的抵抗力會降低。所以,父母一定要減少使用這種叫娃起床的方式。
2.粗暴的喊叫起床方式
有的時候,父母因為怕孩子上課遲到,早早的就叫孩子起床,當孩子一直賴床不起的時候,父母就容易忍不住用一些粗暴的喊叫方式來叫醒孩子,比如:
1.吼叫
當孩子在上課快要遲到的時候,父母總會因為擔心而採用吼叫的方式來叫孩子起床,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不想讓孩子遲到,但是這種方法會給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程度的傷害,當孩子處於一定安靜的休息狀態下的時候,父母突然的吼叫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大腦和智力,讓孩子還沒有得到完整休息的大腦突然受到言語的襲擊,對孩子一天的精神狀態都會有影響,讓孩子陷入短暫的恐懼之中,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情緒失控。
2.拍打
拍打方式是父母叫孩子起床的一種最粗暴的方式,有的時候,孩子一直賴床不起,有些脾氣和情緒偏急躁的父母通常會採用這樣的粗暴方式來對待孩子的賴床現象,有的時候父母面對孩子這樣令人頭疼的現象總是會抑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選擇用一些粗暴的拍打方式來叫醒孩子,還處在睡眠中的孩子在經受到父母粗暴的拍打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反抗和厭煩情緒,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賴床現象並沒有很大的作用。
3.反覆嘮叨叫醒方式
孩子賴床反反覆覆,於是許多父母都會採用嘮叨的方式,期望孩子在反覆的嘮叨聲中能夠減少睡意,從而刺激孩子起床。但是這種反覆的嘮叨方式雖然能夠讓孩子的頭腦產生一定的清醒意識,但是孩子由於在嘮叨聲中的緩衝時間太短,會對起床沒有一個清醒的概念,讓孩子內心感覺到焦慮,影響孩子一天的狀態。
4.噪音叫醒方式
在生活中,孩子總是賴床,遲遲不肯起來,有些父母就會選擇用噪音叫醒方式來對待孩子的這種賴床現象,比如父母的一些刷牙聲、洗臉聲、走路聲……這種方式看似不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還能讓孩子在噪音中失去睡意,但是如果長時間這種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叫孩子起床,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孩子在睡眠的過程中會對睡夢中安靜的環境和安全的氛圍有一定的依賴感,會對睡眠產生一定的安全感依賴,如果父母總是採用噪音干擾法來叫孩子起床,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一定影響。
二、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賴床現象
1.夢境干擾
有的時候,孩子在晚上睡眠的過程中可能會做夢,在夢境的干擾下孩子的睡眠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會下降,有的時候,孩子賴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的原因都是源於夢境的干擾,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孩子總是在晚上睡眠時做夢,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那麼在夢境的干擾下孩子的睡眠質量得不到保證,所以才會出現賴床現象。
有的時候,父母如果在不瞭解孩子賴床原因的情況下採用一些不合理的叫孩子起床的方式會讓孩子的一天的學習和生活都沒有足夠的精神保障,所以,父母要在瞭解孩子的賴床原因之後為孩子制定一些合理的起床方式,減少孩子的賴床現象。
2.睡眠不足
孩子在晚上睡得太晚,沒有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情況下,會造成孩子睡眠不足,而且有的孩子在睡眠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踢被子、睡不安穩來來回回翻轉的現象,可能是孩子對睡眠環境不太適應,孩子晚上睡覺時小動作過多會讓孩子睡眠不足,沒有足夠的睡眠保障,所以孩子才會在早上出現賴床現象。所以,父母需要多多留意孩子的睡眠環境和睡眠質量,保證孩子能夠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睡眠環境,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孩子的賴床現象。
3.午睡時間過長
孩子日常的午睡時間如果過長的話也會讓孩子有一定的賴床現象。孩子總是午睡時間過長,會在晚上的時候表現的特別興奮,導致晚上入睡過晚,從而導致第二天起不來,出現賴床的現象。
所以,父母需要瞭解孩子賴床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父母需要掌握合適的喚醒方法,掌握適合孩子的喚醒方法,減少孩子的賴床現象。
三、 掌握適合的喚醒方法,叫娃起床不費力
1.提前讓孩子有一個準備心理
對於孩子賴床的現象,父母可以提前一天晚上和孩子約定好,明天早上幾點鐘會叫孩子起床,讓孩子提前有一個心理準備,記住和父母有一個起床的約定,在這種情況的循環下,讓孩子養成一個合理的生活作息,能夠養成每天按時起床的習慣,對自己的時間和事情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和規劃,讓孩子在和父母一起制定作息習慣、起床時間的過程中改掉賴床的現象,做到按時起床。
2.音樂喚醒
有的時候,孩子賴床並不一定要用粗暴的方式來處理,父母可以選擇一些舒緩的音樂。比如像一些包含鳥叫聲、水流聲等的音樂,讓孩子的聽覺系統受到音樂的刺激,通過音樂中的水流聲和清晨的鳥叫聲感受到起床的美好,通過聽覺系統給大腦傳達起床信號,讓孩子在舒緩的音樂中慢慢形成習慣,養成良好的生物鐘和起床的習慣,從而減少賴床現象。
3.興奮點喚醒
在孩子賴床不想起來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用興奮點來喚醒孩子,比如,可以用孩子最喜歡的食物來刺激孩子的嗅覺和味覺,在嗅覺受到刺激的情況下,大腦會給孩子傳遞一種該吃飯的信號,從而讓孩子在美食的吸引下乖乖起床吃飯,減少賴床現象。
4.故事喚醒法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啟示性較強的故事來作為叫醒孩子起床的聲音喚醒方法。比如,父母可以找一些故事中孩子積極向上的正面事例來激勵孩子起床,讓孩子在對故事中模範孩子的瞭解和認識之下,自己也能夠有一個合理的起床規律,而不是總是賴床。
5. 溫柔方式代替吼叫
有的時候,孩子起床會帶有起床氣,當父母在叫孩子起床的時候,可能孩子會有一定的牴觸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用一些溫柔的方式來代替日常的吼叫方式。比如,父母可以在孩子意識還不是很清醒的時候用一個早安吻喚醒孩子,讓孩子在起床之前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意;也可以輕聲喚醒孩子,讓孩子在父母溫柔的方式中感受到溫暖,從而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也可以用身體上的輕撫來叫醒孩子,像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腳,讓孩子在父母愛的撫摸中清醒睜眼,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方法,也最容易被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