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大飲食習慣會讓性早熟,悄悄找上你家孩子!
如今 「性早熟」這個詞,每位家長幾乎都知道。由於各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使 「性早熟」的發生率明顯提高。
性早熟最早是國外專家發現:總有一部分孩子出現月經或者變聲的時間明顯早於其他孩子,而這些孩子成年後身高往往不理想,因此推斷這些孩子“青春發育年齡提前”的現象是一種異常的生長發育,故名“性早熟”。
所以說性早熟是一種青春期發育的異常,指女孩在8歲、男孩在9歲以前出現“外生殖器的快速發育和第二性徵的出現”的一種兒科內分泌疾病。
“性早熟”有哪些徵象表現?
通常情況下,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的表現有:
男性睾丸增大、陰莖變長和變粗、長鬍鬚、陰毛和腋毛、喉結突出、骨骼粗大、聲音低沉(變聲)等;
女性乳房增大、長陰毛和腋毛、骨盆寬大、皮下脂肪豐富、嗓音尖細等。
所以,性早熟最早的徵象為:女孩表現乳房增大,男孩表現睾丸的增大,部分男孩也可表現為乳房增大。同時性早熟還會出現身高的快速增長、面部痤瘡、陰毛和腋毛的生長等其他第二性徵的改變。
“性早熟”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性早熟的患兒由於青春期提前,性激素提早大量分泌,雖暫時生長加速,身高較同齡兒高,但由於伴隨著性激素升高,過度消耗生長潛能,骨骺提前閉合,生長期縮短,在本該繼續生長的年齡反而會出現生長停止,從而最終導致身材矮小。
此外,由於性發育提前,小兒的智力和性心理尚不成熟,容易發生心理和社會問題,給家長造成精神和生活負擔。同時有研究發現:性早熟的兒童,尤其是10歲之前月經來潮的女孩,在成年期發生乳腺癌等婦科腫瘤的風險明顯升高。
8大飲食習慣容易引起“性早熟”
注意以下8大飲食習慣,可以幫助父母避免讓孩子從餐桌上“吃”出“性早熟”。
1
偏食和挑食
孩子的飲食貴在均衡,並不是雞鴨魚肉吃得越多越有營養,牛奶喝得越多孩子身高越高。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化肥、農藥的殘餘對食物(包括蔬菜)都有影響,因此單一的飲食可能會造成某種農藥殘餘量過大,從而累積在孩子體內,造成孩子性早熟。
2
大量食用含激素較高的食品
如蝦子、魚子醬、老母雞等。
3
多吃油炸類和高熱量食品
油炸食品或者巧克力等食物含有較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餘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而且外面購買的油炸食品可能存在煎炸的油反覆加熱使用的情況,高溫會使食用油發生氧化變性,也是引發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4
吃補品或各種營養保健品
通常情況下不適宜給孩子吃補品、保健品如牛初乳、西洋參、燕窩、雞精、蛋白粉等。
從中醫角度說孩子多是陽亢體質,不宜進補,過度進補可能會導致性早熟。例如牛初乳是剛生完牛寶寶的牛媽媽頭一週的乳汁,裡面的促性腺素含量極高,對於嬰幼兒可能沒問題,但是對於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其身體較為敏感,長期大量服用容易出現性早熟。
若孩子的確因體質的問題需要吃一些滋補的中藥材,那麼一定要在營養師和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的使用。
5
經常吃含動物腺體或內臟的食物
如煲湯時連動物的內臟一起煲,這些內臟中含有的甲狀腺、性腺等激素物質,會析出,通過進餐攝入人體,導致性早熟。另外目前家禽採用機械化養殖,其飼料中會添加一些添加劑。而禽肉中“添加劑”的殘餘主要集中在家禽頭頸部分的腺體中,因此,長期吃雞鴨鵝的頸部,就成為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為。
6
塑料餐具的頻繁使用
現在塑料製品的廣泛使用,使得孩子有機會密切接觸到含有苯乙烯、聚氯乙烯、雙酚A等“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而這些“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是導致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儘量不要使用含有苯乙烯、聚氯乙烯、雙酚A等塑料製品,尤其是避免加熱時使用。例如: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麵、將用聚氯乙烯包裝的食品放在微波爐中加熱、給孩子使用含有上述成分的塑料嬰兒用品和兒童玩具等。
7
經常吃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
讓孩子儘量避免食入含有人工色素、人工香精、各種人工添加劑的食物。這些人工合成的食物添加劑到體內都有可能轉化為擬雌激素或者雄激素的化學成分,從而導致性早熟,例如各種飲料。
8
因某些原因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
如避孕藥。總之性早熟的原因很多,飲食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後,我們做父母的既要保證孩子正常生長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又要讓孩子吃的健康合理,避免性早熟的發生。